2000场活动服务30万家中小企业,企业融通“山东模式”融“链”更在行

11月27日至11月29日,2024中国(山东)制造业“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下称“对接活动”)在青岛进行。对接活动上透露,未来三年,山东将组织省级活动100场,带动市县开展对接活动2000场,服务中小企业30万家以上,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山东模式”,加速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山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链上企业融通创新,2021年至2023年间,科技金融规模从145.34亿元跃升至264.8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5%,四链融合成果显著,也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

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落地山东

早在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门便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明确将通过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今年,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24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的通知》,提出集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搭建交流、展示、服务、对接平台,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达成一批融通合作项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山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在推动中小企业“卡位入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自2022年起,山东全力推动四链融合,通过各类政策支持与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山东的四链融合指数从2022年的75.18提高到了2023年的83.71,更强的竞争力与系统化融合生态逐渐形成。

11月27日启幕的对接活动,便是上述决策部署在山东的落地。

据介绍,本次活动以“融通创新 链享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链上企业融通创新,吸引了全省400多家企业参加。

对接活动上,启动了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互联互通山东建设试点,发布了“鲁链全球”平台,6家企业进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同时,为十大服务产业链发展优质龙头企业和十大服务产业链发展优质服务机构颁奖,发起“十链百群万企 主流媒体山东行”暨《“链”接山东》宣传行动倡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广播电视台携手打造的全省首档融链固链大型融媒体访谈栏目《“链”接山东》也正式开播。

“鲁链全球”助企业降本增效

在对接活动启动仪式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厅联合12部门创造性实施《山东省“十链百群万企”融链固链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围绕11条标志性产业链和136个特色产业集群,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交流、展示、服务、对接平台。未来三年,将组织省级活动100场,带动市县开展对接活动2000场,服务中小企业30万家以上,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山东模式”。

《行动计划》明确,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快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扎实开展“齐鲁天工”“鲁链全球”品牌建设行动,增强品牌培育和管理能力,着力构建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产业链战略合作生态圈。

据山东省普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学峰介绍,为了打造集标准化、集约化、可视化于一体的产业链供应链供需智能管理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现供需匹配、产能共享、生态共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集公司需求发布、信息推送、智能匹配、精准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推动融链固链行动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促进产业上下游线上协同发展。

刘学峰还表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致力于完善建立重点产业链协作需求、大企业配套采购、中小企业专业能力“三张清单”,打造“鲁链全球”“网行天下”“齐鲁天工”“数促山东”四大功能模块,设立省、市、县三级线上线下融链固链路演活动专区,形成围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双向的服务。

具体到本次率先上线的“鲁链全球”,刘学峰介绍,该平台着力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互依存、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拥有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算法,以产业上下游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为驱动,通过精准高效的在线匹配,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促进业绩增长,为山东省的制造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鲁链全球’将构建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的企业融通协同网络,作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的重点产业板块,将打造成为我省现代化工业的新品牌。”刘学峰表示。下一步,山东省普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将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全力保障山东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的持续建设运营,全面推动落实“三张清单”,加快建立多维度服务,推动工业领域积极开展融链固链对接活动,协同各市通过山东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协调发挥省内外专业机构、行业协会和智库的作用,摸清全省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水平,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及时总结融链固链和培育重点产业的工作经验,发掘典型案例、典型做法。

创新驱动产业的深度协同

作为对接活动的举办地,青岛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尤其是创新资源也在这里加快集聚。

据介绍,青岛拥有全国唯一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打造了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子城、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集聚了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0多所科研院所,培育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2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34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0家,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集聚两院院士38位、国家级人才679位……

而在山东全省,也有3个领域类国家创新中心、11条标志性产业链、41个工业门类、2.6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5万家科技型企业……这些数据有力反映了山东创新推动四链融合的成果。

对提升融链固链能级的目标,《行动计划》着重提出了突出创新引领的解决方案。

《行动计划》提出,要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争取承接重大科技任务和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鼓励大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盘活用好大企业科研基础设施及仪器设备等各类资源要素,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提高创新转化效率。

同时,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鼓励战略新兴企业、优势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等牵头建设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全行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切实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还要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创新成果,加快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推广应用。引导大型企业面向省内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和应用场景,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构建科技成果供应与产业技术需求双向通道,促进政府支持的科技项目研发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

在四链融合的推动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据统计,在全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企业牵头承担的科技创新项目比例从2021年的48.67%猛增至2023年的91.53%。这表明,山东省在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方面,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创新生态。

相关人士指出,在这一过程中,山东省创新性地提出以人才链作为总牵引,旨在通过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及服务产业链,构建要素集聚、链条完备、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高效运行体系。这一战略不仅提升了人才的引领作用,还促进了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另据了解,未来,山东省将在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发展方面持续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引领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同时,山东还将积极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四链融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专家视点

山东省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邓强:

强化资源整合 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本次对接活动依托链主企业山东华成集团,围绕链主企业的原材料、设备、技术、产学研需求,在全省邀请了80多家高端装备上下游企业来到现场,同时还邀请了高校以及金融和数字化服务机构参与本次融链固链活动。

会上,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从解决链主企业技术痛点、难点方面,介绍了他们最新的一些科研成果;多家高端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匹配链主企业需求方面,推介企业的相关产品和技术。

从2021年开始,山东省企业联合会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指导下,组织承办了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医药、食品等22场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交流活动,达成合作意向800余项,其中供需采购500余项、技术研发100余项、融资贷款100余项。

作为国家、省、市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山东省企业联合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强化资源整合,组织开展更多高质量产业链对接活动,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合作共赢创造更多机会,为产学研机构、数字化和金融机构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浪潮通软区域营销部副总经理张书勉:

用好数智技术搞好融通对接

大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链主企业要提升带动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要强化协同联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健全的产业链协同机制,包括信息共享、产能对接、物流配送等多方面的协同,这个过程中如何用好数智技术是关键。

目前,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转型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二是从单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转型程度持续深化,转型内容从生产外围环节向高价值环节延伸,持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三是以数据为驱动,生产工具平台化、智能化;四是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制造。

围绕工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智能化赋能、管理数字化提升等七个方面,浪潮基于工业软件产品体系,加速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建设,面向大型装备制造、离散制造、流程制造,聚焦细分行业,打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并对外提供数字供应链、智能工厂、工业智能场景等专业化服务,树立了众多行业典型示范。

光威复合材料副总经理王壮志:

对接活动带来新供应商

威海光威集团成立于1987年,用十年时间做成了全国最大的渔具企业。然而由原来的玻璃纤维鱼竿转为生产国际流行的碳纤维鱼竿时,企业遇到了供应链问题:当时国内没有碳纤维生产,所有的材料都依赖进口。这让我们充分意识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必要性。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决定自主研发碳纤维的生产技术。当时国内没有成熟的相关技术,我们就自己来投资。用了10个亿,解决碳纤维的有无问题,后来又用了10个亿解决了性能问题,又投10个亿解决产能问题。投入30个亿,光威才具备了正常的供货能力。

这次参加融通对接活动,我们在这个平台里面找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结合点。比方说27日,我们就接触到了东营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生产碳纤维上游原材料的。可以说,这次对接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供应商。

嘉豪国际传媒24小时热线电话:0531-83183678 18954156111   13370565711   13370565611

版权所有@ 2023 嘉豪国际传媒.活动会务演艺庆典服务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501315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