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师生为山西白衣战士画像表感谢
作为山西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区护士常晓红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工作了43天。3月底,在离开武汉前夕,常晓红意外收到了武汉第十七中学师生送给她的一份特别礼物——根据她的照片手绘的一幅素描画像,看着这张画像,她感动到掉泪。
曾经学过美术的她,能看出这张画像是学生们用心画的。常晓红说,面部表情是最难画的,而画像中,她眼角处的细微变化都被细致地画了出来。4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常晓红,听她讲述在武汉感受到的各种感动。
每天精神高度紧张连续作战
2月18日,常晓红作为山西省人民医院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24名队员之一,和其他医院组成的147名医务工作者一起奔赴武汉。抵达武汉,从机场到驻地,常晓红看到街头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只有为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提供服务的车辆和做好防护的交警。那一刻,常晓红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让这座城市恢复往日的生机。
在进行防护培训后,常晓红和同事们进入武汉市肺科医院工作,这所医院收治的是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我们在进入病区前,穿着最薄的衣服,先穿一层刷手衣,再把一层层防护服、隔离衣穿好,仔细戴好护目镜、口罩。最初全部穿戴完要花费半个小时,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出汗了,再经过4个小时忙碌的护理工作,我整个人浸泡在了汗水里,又闷又热,经常因为缺氧而感到头晕目眩。一个班结束后,隔离服里的衣裤都被汗水打湿,脸上也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道道印记。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一刻都不能懈怠,几乎每天都是紧绷着一根弦、精神高度紧张地连续作战。”常晓红说,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个重症患者从病魔手中抢回来。
让常晓红难忘的是,患者们在接受护理时,刻意把身体往后挪一挪,即使是在特别难受的时候,也要使出最大的力气刻意和他们保持最远的距离,一旦身体有了好转,恢复一些精气神儿,就马上想方设法帮他们干活,这让她十分感动。
病区里没有家属陪同,有位八旬老人,半侧身体偏瘫,还患有语言障碍,每次他们在护理的时候,老人总会往后使劲挪一挪。因为肠胃不耐受,经常是五分钟拉一次,常晓红和同事们都会第一时间处理,刚开始这位老人还会紧紧地拉住他的纸尿裤,同事告诉老人:“大爷,我们和您的子女一样,不用不好意思。”而他们在这位老人的病房里停留的时间也是最长的,给老人翻身、按摩,看着老人用僵硬的手指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常晓红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志愿者拍下医护照片并让学生画像
武汉市肺科医院的病房里,有的患者患有语言障碍。常晓红说,她的同事有的随身带上手写板和患者写字交流,有的同事绘制了卡通图片,给患者讲解起来更通俗易懂。
43天的时间里,常晓红说,他们除了给患者医疗上的救治之外,最重要的还有心理上的疏导。
在武汉除了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有一大批志愿者,他们尽最大的力量提供后勤保障,消杀、搬运物资等等。“三八妇女节那天,志愿者们辗转找到了一些玫瑰花,我们一起给病区里的患者过了一个特殊的节日。”常晓红说,在志愿者中,还有一位是武汉第十七中学的校长刘国山,他特意给医务工作者每人拍了一张照片,传给学校美术特长班的学生,学生们给他们每个人手绘了一幅素描画像,作为礼物送给他们表达感谢。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从山西来帮助我们”“以后再到武汉,请你吃热干面、吃小龙虾”……每每听到患者们感谢的话语,常晓红说她总会忍不住心头一热,她说,护理工作只是她最普通平凡的本职岗位,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她自己觉得这没什么,可是,在看到听到无数武汉人民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谢意时,常会感动不已。
通过画像表达发自肺腑的感谢
在常晓红的画像中,山西晚报记者看到画像空白之处写着“武汉2020”“致敬最美逆行者常晓红”“山西”等字样。武汉十七中的刘国山校长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是他让学生们写上去的,就是想把发自肺腑的感谢通过画像表达出来。
“疫情防控期间,武汉街头无人无车,即便有车,也是一辆接一辆的救护车,街上的人也只有穿着防护服的交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那种恐惧,可陆续抵达的医务工作者给了武汉人民希望,他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来武汉支援的医务工作者就是这样的英雄。”刘国山说,为了表达感谢,他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让学校两个美术特长班的学生给所有医务工作者画张肖像。
“我拍下了81名医务工作者的照片,两个班的学生有70多人,分别负责画40名和41名医务工作者的肖像。学生们每个下午画6张,一周左右的时间就画完了。老师们会从中挑选画得最好的,进行指导后再赠送给本人。”刘国山说,有的医务工作者收到一张画像,有的可能会收到好几张,有的画像已送到医务工作者手中,有的画像他已经打包好,准备寄给山西的医疗队。
现在,常晓红收到的是电子版的肖像,她说特别期待收到学生们用心画的纸质版肖像。
山西晚报记者杨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