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沉迷网游成疫情次生灾害
近期,由于获得新冠病原体疫情影响,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里,智能机等电子产品成为陪同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的必备工具,有关网络游戏的消费纠纷更加突出。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父母:莫让“宅娃”荒于嬉,以免废人又花钱。
对比于平时,疫情期间,孩子更容易沉溺于游戏。这是因为,孩子虽然好动,却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出门,“宅”在家里不新奇,就更容易想到玩游戏。同时,学校组织上网课,孩子就有了了解手机和互联网的合法理由,在上学之余,他们也许抵不住诱惑而玩一把互联网游戏。
孩子沉溺于网游,还与父母教育不严有很大关系。有许多孩子用父母的帐号登录,游戏收费时还要利用父母的银行账号等密码,父母教导不严,孩子就有了可乘之隙。更要看到,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父母自己沉溺于网游时,就会丧失教育孩子的信心。因此,如果想要孩子不沉溺于网游,父母首先就得做好表率,在孩子更容易“触网”的疫情期间更是如此。
疫情期间孩子迷恋网游的程度加重,还与部分网络游戏公司在疫情期间的故意引导相关。例如,实名制认证形同虚设,未成年人可一键登录,这很可能是有意“放水”,至少存在监管上的缺陷。再如,以给未满8周岁的孩子“讲故事”“开发智力”为卖点,来吸引孩子参加,有引导低幼儿童“入坑”的可疑。付费环节无考证,这种对网游企业有用的“疏忽”,同样不能消除指导或有意“放水”的嫌疑。
2020年春季学期相当独特,互联网教育成为重要的学习模式。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如何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网课,怎么实施家校配合,是他们奋斗消沉疫情影响的重要工作。家庭教育能力和学生的自控能力,则是父母和学生面对的重要检验。既然疫情期间孩子更容易沉溺于游戏,这样,此期间对于网游行业的整治应当加码。只有多方面介入,方能避免痴迷游戏成为影响学生的疫情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