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故事|“云”助疫情防控“智”促复工复产

 “云”助疫情防控“智”促复工复产

  ——淄博不同风险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片段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王喜林 闫盛霆

  2月18日,我省提出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相关要求条件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地区,采取针对性策略和措施,因地制宜制定防控措施,实施差异化精准防控。淄博市也于当日出台相应文件,决定以镇(街道)为单元,在全市推行差异化、精准化疫情防控策略,将全市所有镇(街道)划分为无疫情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并分别由绿、黄、橙、红四色表示,形成镇(街道)疫情风险地图。连日来,记者在临淄区(省和淄博市认定的低风险区)朱台镇、淄川区(省认定低风险区)龙泉镇(淄博市认定红色较高风险区)采访,探究不同风险区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

  “每天第一件事是打开‘临淄云’”

  2月25日,突然降温,刮起了冷风。在临淄区朱台镇麻王村村头,村民朱有敏和刘淑华两口子身着印有“红狼救援队”字样的鲜红色作训服,笔直地站在劝返点前。

  村妇女主任单密介绍,两口子从正月初一开始,每天都当志愿者,现在他们的厂子复工了依然坚持。

  “初一就行动?够迅速的!”记者很诧异,因为好多城市严控措施是从初二才开始的。

  “要不我们临淄能是低风险区?不管是省里还是市里的标准,我们都是妥妥的安全区,关键就是行动早,措施严。”单密说。

  给记者测量了体温,我们就在村头聊了起来。

  “我们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临淄云’,看看全国、全省和我们区疫情防控的所有情况,然后对照着做!”作为企业主,朱有敏显然见过世面。他打开手机上的“临淄云”客户端,说,“做啥事,啥时做,怎么做,‘临淄云’里很及时,很详细具体,这样防控才有效率。”

  单密说,她手机里就有好几个微信群,村民缺啥生活物资,在村里大群列出来,村干部做好统计,发到由镇干部和各村两委成员组成的镇联络群,镇里组织“忆当年”农业合作社统一平价配送。“头天晚上下单,第二天上午送货到门。”有特殊需求的,村里还配了三辆机动服务车,保证随时为村民提供服务。总之,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出门就解决柴米油盐问题,这是防止病毒输入性传播的最佳方式。

  临淄区区长白平和告诉记者,临淄区能平稳安全,“线上线下”两个战场同步发力功不可没。

  春节前夕,白平和来到临淄区融媒体中心,提出明确要求:广大党员、机关干部奋战在村企现场,这是线下的战场。融媒体中心要用好“平台思维”,守好网络这个线上战场,构建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网络,提高防疫信息的覆盖面和到达率;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等先进技术,为群众提供实时动态查询等各类信息服务,快速搭建并畅通网上表达渠道,及时反馈民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朱台镇党委书记孙守强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了“临淄云”、微信群这些平台,他们才能紧急叫停金陵寺的初一祈福活动。

  年三十中午,孙守强得知南高村有个武汉回乡的大学生,顿时一激灵:南高村边上就有个千年古刹金陵寺,每年正月初一都有盛大的祈福活动,周边区县来祈福的百姓不下三万人。如果不能及时叫停,后果很严重。他一边和金陵寺沟通,一边向市区有关部门汇报。得到准确答复后,孙守强通过“临淄云”、微信群发出通知,并打开辖区57个村的大喇叭,同时在通往金陵寺的7个路口设立劝返点,每个劝返点安排8个人,24小时值守,村头、公路边的电线杆、树上张贴禁止集会的劝导标语……下午三点,一切安排妥当!

  正月初一,这个北魏时期就香火不断的古庙,第一次为了百姓安全紧闭了大门。

  严密防控带来快速复工复产。目前,朱台镇企业大都已经复工复产,群众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疫情倒逼加快“智慧产业化”步伐

  3月3日,位于淄川区龙泉镇的山能淄矿集团东华水泥公司生产热火朝天。公司总经理李庆文告诉记者,龙泉镇是淄博市较高风险区,实施最严防控措施,有些回家过年的职工暂时不能回来。

  在熟料生产线中央控制室,记者看到几名操作员正通过中控大屏仔细观察生产线各项运行数据。东华水泥与阿里云公司合作研发的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于一体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通过建立八层神经网络控制熟料生产线自动运行在最佳状态,这也是全国首个水泥“工业大脑”项目,于2019年9月份正式投用。

  “生产线是基于大数据指挥下进行运转,能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产品强度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大幅降低用工人数。”李庆文说,按照年产240万吨熟料计算,东华水泥年节约标煤7200吨,节电480万度,节水2100吨,减排二氧化碳22732吨,氮氧化物342吨,增加综合经济效益700多万元。2019年,东华水泥实现的利润是过去5年的总和。

  李庆文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给他们敲响了警钟,迫使他们加快了智慧产业化进程。本来淄矿集团给他们下达的减人目标是,2020年每条生产线由300人减为200人,到2022年减为100人。疫情的暴发促使他们加快熟练使用工业大脑,目前每条生产线只要110人就能满负荷生产。

  李庆文说,水泥一直顶着“高耗能”“高污染”“粗老笨重”的标签,如果不和互联网、大数据跨界融合,竞争力会越来越差。目前,东华水泥和合作各方频频通过微信、视频等现代手段加强沟通,准备整合“工业大脑”研发的水泥工艺优化模型、大数据基础平台和大数据展示方式发明专利,筹划建设以工业大脑为基础,扩展到机电、炼钢等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版权所有@ 2022 嘉豪国际传媒.活动会务演艺庆典服务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501315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