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智库《报告》指出“大湾区”与“长三角”有这些不同

摘要:“大湾区”与“长三角”发展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发展定位、区域格局、经济实力、产业特色四个方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两大国家战略。那么,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和经济发达地区,“大湾区”与“长三角”的发展趋向有有何异同?5日,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0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中,对两者的不同之处做了概括性分析,认为这体现在发展定位、区域格局、经济实力、产业特色四个方面。

一是发展定位有所不同,“大湾区”强调面向国际,“长三角”强调带动区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是“一体化”和“高质量”,目标是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从各自的《规划纲要》可以看出肩负不同使命:长三角主要侧重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用区域的一体化实践来引领带动整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根本在于探索区域的协同发展经验。粤港澳大湾区立足于国际化,推动全面开放及“一国两制”。世界三大湾区都是外向型发展模式,湾区经济也决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因此推动全面开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一方面加强港澳与内地城市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加强大湾区与世界的合作交流,从而拓宽国际发展空间,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二是区域格局有所不同,“大湾区”是多中心,“长三角”是单极核。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引擎,港澳的国际地位与发达程度不用多说,广深也是两大超级城市。其他城市与四大中心城市差距较大,GDP总量与人均GDP分布的断层较为明显。上海在长三角的龙头作用毋庸置疑,杭州、南京、合肥等区域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苏锡常和宁波等城市或是经济强市、或是次中心城市,也在各自区域内部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长三角内部差距也比较大,但总体来看,从沿海到内陆,其GDP总量与人均GDP总体呈阶梯状渐次降低,差距相对平滑。

三是经济实力有所不同,“大湾区”是发达经济体,“长三角”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与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相比实力较强,从地均GDP与人均GDP两个指标来看,大湾区均远远领先,大湾区的人均GDP迈入发达经济体行列,而长三角是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离发达经济体目标有一定差距。不过,由于港澳人均GDP很高,拉高了大湾区整体水平,如果单看珠三角9市,2018年的人均GDP是17525美元,略超长三角的17361美元,仍未迈入发达经济体。同时,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是长三角27个城市面积的1/4,人口是其1/2。这意味着,长三角的发展空间较大,腹地广阔,资源丰富,人口红利也较大。大湾区的土地等资源有限,发展空间面临瓶颈,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为高端产业留出更大发展空间,而且要不断吸引人才,以弥补人口红利的不足。

四是产业特色有所不同,“大湾区”迈向服务与创新,“长三角”工业向智能化转型。长三角的机械、化工、金融科技、集成电路、汽车等是较为突出的优势行业,而大湾区在金融、旅游休闲、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方面优势突出。未来,两个区域虽然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有较大的合作空间。从两地内部产业结构看,均存在较大差异。长三角2018年的第三产业比重为54.4%,工业经济仍在加速转型。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比重虽然相对更高,达到64.9%,但港澳两地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珠三角9个城市内部差距较大,生产性服务业仍不发达。其中,广州和深圳两大核心城市已加速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转型,其余城市发展阶段不一,仍处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或提质增效阶段。

作为智库发表的一份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报告》,自然着重分析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珠三角9个城市,《报告》称,三地各有定位。香港在金融、航运、航空、贸易、国际营销等方面拥有优势突出的国际地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开放、区域互联互通等领域的措施进一步落实,香港的这一地位还将更加巩固。同时,香港有条件打造辐射东亚乃至全球的数据、资讯枢纽中心,为大湾区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层面的支持。澳门将围绕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合作平台建设的定位,在电商、金融、会展、物流、旅游等领域,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区域性电商服务平台、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会展中心等。珠三角借助与港澳融合发展,进一步有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将加速从“世界工厂”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尤其加快培育和聚集数字经济新动能,更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

版权所有@ 2022 嘉豪国际传媒.活动会务演艺庆典服务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501315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