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发展三大关键词:关联、流动、成长

1月18日,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戴德梁行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城市发展研讨会在上海社科会堂举行。会议上,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编制的《全球城市发展指数》(下称《指数》)和戴德梁行编制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同时,“全球城市国际智库联盟”宣布成立。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在介绍《指数》报告的撰写情况时表示,全球城市发展指数以全球城市理论,特别是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为依据,基于动态发展、多维度的视角,从全球网络连通性、要素流量连通性、发展成长性三个维度,来测算比较国际上主要代表性全球城市的发展情况,既为全球城市动态发展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也为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设提供定量的评估和监测工具。

周振华发布《全球城市发展指数》报告。本文中图片和图表均由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提供

根据《指数》测度结果,当前全球城市发展有四大特征:伦敦和纽约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亚洲城市表现抢眼、新兴经济体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体系表现突出、欧洲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表1:主要全球城市各项指数比较

出自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编制的《全球城市发展指数2019》报告。数据来源:课题组测算。

在28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样本城市中,上海综合排名第三,其中网络连通性指数排名第五,要素流量指数排名第七,成长性指数排名第一。周振华指出,从全球城市网络节点位置来看,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节点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与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网络联系能级、辐射能力和关联城市影响力三个方面需进一步提升。

“全球城市”非“全球的城市”

周振华强调,《指数》所测度的“全球城市”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城市形态,并非泛指的“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全球城市不仅具有城市的基本属性,更在现代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全球化的重要战略空间和全球城市网络的基本节点,发挥着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作用。

同时,全球化的格局与形态变化,以及科技发展等,对全球城市的迭代升级起到重大影响作用。周振华介绍,全球城市的1.0版本主要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到2.0版本升级为经济与文化的融合,目前的3.0版本则普遍以创新能力作为城市功能拓展的方向,着力于经济、科技、文化的融合发展。

《指数》要涵盖全球城市的基本特征,揭示全球城市的“地点空间”与“流动空间”的双重属性,并反映全球城市的动态演化过程,因此选择从全球网络连通性、要素流量连通性、发展成长性三个维度构建。

具体来说,全球网络联通性从城市网络联系能级、城市网络辐射力、城市网络吸引力、城市网络“通道”作用和关联城市的影响力五个方面,测度一个城市在全球网络体系中的节点位置,从而映射全球城市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连通性。

要素流量从贸易、资本、科技、文化、人员和信息六个方面测量一个国家或城市对全球要素流的参与程度,进而衡量该国家或城市对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第三个维度——成长性指数,则由基础设施、人力资本、营商环境、生活居住环境、经济活力和潜在发展外部环境这六个二级指标构成。

上海成长性第一,与其他全球城市关联度仍可提升

《指数》报告提到,上海位列全球城市成长性排名首位,是发展最快的全球城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科技原创力提升三个指标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中心的东移,亚洲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网络联通性指数排名表现突出。上海排名第五,是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最具网络连通性的中国城市,体现了上海作为中国对外联系“桥头堡”的地位。

《指数》报告同时指出,上海虽然对贸易流、资本流参与度较高,但对文化流、人员流,尤其是信息流的参与度较低。因此,目前只有伦敦、纽约、巴黎与东京这四座城市能被称为全面深度参与全球要素流的城市,即综合性全球城市。

此外,《指数》报告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而言,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辐射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上海虽然拥有全球最多数量的跨国分支机构,但跨国公司全球总部的数量较少,使得上海在全球构建网络的能力和对外辐射力还不足,尚不能像排前二的纽约、伦敦那样充分发挥“控制中心”和“指令中心”的作用。

对于网络连通性指数的重要性,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网络中心副主任德鲁德(Ben Derudder)在主旨演讲中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从全球城市视角来看,一个城市作用的大小不是这个城市扩张得有多快,而是这个城市对外联系度有多高。全球城市之间联系度是由高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之间的联系度最终界定的,它反映了知识密集型要素在城市之间的流动,该指标具有战略性的决定作用,以“小”指标折射出城市之间的大现象。

德鲁德发表主旨演讲

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则在圆桌环节提出,对于全球城市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知识、人才、专利、信息、数据、科技等高端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与其在城市之间的联动作用。而全球城市的生产要素流动,就是指全球生产要素的配置功能,本质上是一个开放问题。上海的流动性指标比关联性和成长性相对较低,说明这个城市的国际开放和对内开放程度需进一步提升。

权衡在圆桌环节发言

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干春晖看来,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间,中国的竞争优势之一就是“超级经济体”优势,全球城市和都市圈都是中国发挥这一优势最重要的载体。作为全球城市,上海应该占据全球市场的制高点,所有的产品和需求从这里产生,获得满足后,辐射、引领其他市场。

干春晖在圆桌环节发言

发展都市圈,助力中国参与全球竞争

为了解中国各大都市圈发展现状,戴德梁行构建了“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对中国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

在此次发布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下称《报告》)中,研究团队应用该评估体系,从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区域联系度四个维度,将26个都市圈按发展成熟度划分为成熟型都市圈、赶超型都市圈、成长型都市圈、培育型都市圈四个层级。

《报告》显示,长三角都市圈在各维度上均位列全国都市圈首位,是全国最成熟、发展最均衡的都市圈,在充分吸取国外都市圈发展经验的同时,起到全国都市圈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主旨演讲中,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副总裁、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陶汝鸿针对《报告》中的结论进行延展阐述。他提出,通过借鉴伦敦、东京等国外都市圈的发展经验,发展都市圈主要有产业引导发展、交通引导发展、服务引导发展和生态引导发展四种模式,构建都市圈的四大发展意义,即解决城市病、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产业共振协同发展、承载全球竞合,从而提高都市圈国际影响力。

陶汝鸿发表主旨演讲

陶汝鸿还表示,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优势在于上海和周边城市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区域协同发展,并且已经初具成效,未来应同时聚焦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共享机制建设及生态发展,共同助力长三角都市圈健康发展。

《全球城市发展指数2019》报告书封

版权所有@ 2022 嘉豪国际传媒.活动会务演艺庆典服务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5013159号-9